時代變了,全球化、貿易壁壘的逐步放開、職業流動、企業重組、收購合併、竟合與聯盟、消費型態與顧客偏好的快速轉變等等,已無法再適用過去的規則,現在的社會被要求做全新的調整。新的規則來自新的構想,若繼續被既存的規則所束縳,無法創新的企業勢必將遭到市場競爭的淘汰。
 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,勝出的企業必然不斷地自我革新,執著於過去的成功經驗,將無法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。在美國《財富》雜誌公佈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排名當中,可明顯地看出換主易位的痕跡。以索尼、松下、三星同性質的電子企業的經營發展為例,2004年的排名情況是索尼第30位元、松下第31位,三星則在前50名之外,位列第55位。到了2005年的排名揭曉之後,索尼第47位、松下超越了索尼,排名第25位,三星則躍升為第39位,也已經把索尼拋在後頭。從上例可知,當經營的外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,決不可安逸於繁榮的現況,若無法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自我改造,將在市場競爭中失去原先取得的優勢。
  市場是大家的﹐你既然不能限制別人做什麼﹐那麼你必須要反過來要求自己改變。
  企業生存發展的解決方案
  經營企業的最大目的是讓企業價值最大化。此價值包括了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,有形價值指的是財務報表上的資產資料,以及資本市場上的流通總值;而無形價值則包括了社會聲譽以及長久積累的品牌或企業形象。
  企業要生存,從靜態環境的角度來看,首先必須要贏利,營業利潤的來源又可區分為超額利潤及經濟利潤。超額利潤來自於價值減去價格,經濟利潤來自於價格減去成本,因此,價值越大、成本越低,才會是企業的獲利之道,要通過什麼方式才能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,以及降低作業成本呢?
  再者,從動態環境的角度來看,企業面臨的是不確定性極高的競爭態勢。沒有厚實的管理基礎,無法支撐日益茁壯的企業發展,良好的企業體質要依靠組織有效的管理建設,才能在市場上接受激烈多變的各種挑戰。企業發展有五大支柱:承受力、復原力、防禦力、競爭力,以及制勝力。承受力需要具備危機管理的機制,復原力有賴於風險管理的措施,防禦力必須憑藉企業內部各職能的優化管理,競爭力依靠的是知識管理的戰略實施,最終才能運用能力管理來指導企業從內、外部環境因素,進行高效的分析與決策,以商業智慧創造企業的更高價值,突破市場的慣性窠臼,成為行業的領導者,此為制勝力的最佳實踐。
  從上述兩個方面而言,唯一能提供給企業求得生存與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,就是知識管理的實踐策略。
  新世紀的企業管理挑戰
  新惠普對供應商的政策是:資訊產品從九五五(下訂單後95的貨在五天內必須出貨送到全球指定地點)調整到九八三(下訂單後98貨在三天內出貨到全球指定地點),在新經濟的衝擊下,您能成為新惠普的供應商嗎?
  產品的生命週期一再縮短,如何把由訂貨到交貨的時間從八到十個星期變成只要四到六個星期?如何快速回應市場的需求?如何面對關鍵員工的流失?
  企業的管理思維在歷經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時代後,最終將回歸到人的本質上。因此,以下三個課題將留給企業無限的反思:
1、如何留住員工的腦袋?知識是公司的資產,面臨資產的流失,誰該負責?
2、如何讓組織智商大於個體智商?組織不斷的膨脹,可是不當的管理卻讓員工越來越笨;
3、企業最大的成本是學習成本。是誰為因經驗不足所做的決策付出高額的代價買單?
  當代成為強者的新理念已不再是強調企業的規模經濟,而是把焦點放在範圍經濟與體驗經濟;同樣地,已不再談生產規模,而是關注在服務規模和知識規模。以戴爾和微軟為例,沒有一項技術、管理或是人才是世界上最領先的,但是都能用整合起來的競爭強勢來獲取極大的成功,成為世界上的強者。所以,實現競爭力、創造新價值的關鍵,還是由於知識管理的有效運作所致。
  知識是企業發展的核心
  Peter Drucker認為:“今後,靠製造或搬運,再也不可能大獲利,即使掌握資本,也不可能賺很高的利潤。現在靠傳統資源:土地、勞力、資本越來越賺不了錢,唯一的可靠的資源是資訊與知識”。
  OECD在“1996年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”的報告中,首次提出“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”(knowledge-based economy,簡稱為知識經濟)的概念,該報告將“知識經濟”定義為“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的生產、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”,認為依附在人力資本和技術中的知識將是經濟發展的核心。
  創造公司產品與服務價值的主要生產要素是源於員工的知識,它深藏在員工日常的工作與實踐當中。員工把知識化為行動,為公司創造市場價值,也為個人創造生存價值。有時候科技的出現會扭轉競爭模式,但最終所有公司都能購得同樣的技術,沒有公司能長期壟斷最前沿的科技,因此,技術不是持久的競爭優勢來源。而創意一旦已經出現在全球市場,好的創意很快就眾所周知,競爭對手可以很快地模仿最好的產品或服務點子,甚至產生更好的點子,所以新產品、新服務與製造的優勢將越來越難以維持。唯有具備豐富知識和知識管理良好的企業,通過不斷提升品質、創意、效率及顧客價值,才能持續不絕地維持競爭優勢。有形資源具有消耗性,會越用越少,而知識資產則反而是越用越多,唯有“知識導向”的企業,才能在未來具有競爭優勢。
  失敗為成功之母?
  常言道:失敗為成功之母,然而在企業經營上,反而是“成功為失敗之母”、“忽視失敗為失敗之祖”!!如果說一個企業最大的失敗原因是源於無法忘懷過去成功的經驗,那一個企業徹底的失敗原因,是根本不在意過去失敗的經驗,刻意逃避挫折的打擊。
  對一個組織而言,若要將商業現場彙集而來的知識予以系統化,進而建構方法論與程式,積累成為組織知識,則必須回顧並有系統地評估成功和失敗的經驗,記錄所學的教訓,並開放給所有員工,讓他們都能取得這些教訓。曾有一位專家引用知名哲學家喬治•桑塔亞那(George Santayana)的名字,把這個過程稱之為“桑塔亞那的回顧”(Santayana Review)。因為桑塔亞那曾說過:“不記得過去的人註定會重蹈覆轍”。不幸的是,現在有太多經營者毫不在意過去,甚至還對過去存有鴕鳥心態,不願回顧,因而放棄了很有價值的知識。
  所以,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特色不僅是在組織中,要能將知識儲存、標準化以及建立檔﹐同時知識還要能在組織內擴散出去﹐讓沒有經驗的人來接手時﹐只要參考各種有關的工作知識存檔﹐就可以立即上線。換言之,等同於把既有經驗記錄與傳承下去﹐不會因為人員的離開而讓寶貴的經驗中斷。因此,在實施知識管理企業的人事考核項目中﹐關鍵的指標會建立在人員能不能將自己的工作經驗記錄、編碼、儲存﹐並與人分享經驗。
 
來源:行銷企劃網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irst99 的頭像
    first99

    男女之間

    firs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