︽迴旋拋投︾


這種拋投大約是早期幾種當中碩果僅存的其中一種方式,如圖所示,釣組可以藉著釣竿迴旋產生的﹁離心力﹂,將餌帶到欲抵達的標點,即使母線貪出釣竿三、五尺,還是不足構成影響垂釣時的拋投,也就是說,這種拋投法可以讓標點的範圍更加寬廣,尤其當釣座正上方有障礙物、垂釣水域風勢很大或者魚群受到驚嚇而集中在池中央時,這種方式頗能發揮特長;尤其許多人喜歡使用超長母線,其優點是即使大魚粗莽的竄泳,釣線還不致於馬上斷毀;這也難怪這麼古早的拋投法,至今依然盛行,果真應驗了那句∣∣﹁歷久彌新﹂的說法?喔不不!是好是壞請看完下一段再下定論。

雖然有﹁標點範圍延伸﹂的優點,但必須考慮的因素還很多,比如:

茍竿身的調性必須夠硬、夠挺,否則就算您使勁揮舞、轉身三百六十度,釣餌落下的標點恐怕還不是您所預期的。另外,竿身、釣線都長,搏魚過程難免浪費時間,享受快感還可以,時效性則太差。

咷無論竿長若干,竿身的重量必須輕巧,最起碼應該讓單手足夠負荷,否則必須雙手吃力揮舞釣竿,活像是耍﹁武士刀﹂那種張牙舞爪、殺氣騰騰的模樣,與釣魚乃﹁修身養性﹂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。此外,標點遠則視力損耗多,若魚兒就餌程度兇猛自然不礙事,萬一龜毛時,恐怕討不了好處。

咮釣餌的﹁鬆黏度﹂必經得起重勁拋甩,否則釣餌與水面的撞擊即可能馬上分崩解體;反之,經得起考驗的釣餌擴散、誘魚效果必然﹁值得懷疑﹂,所以此法所搭配之釣餌不外蚯蚓、田螺、家禽內臟、牧草心及麥片等誘效不佳的居多,與正統池釣餌料相去甚遠。

哖運用這種拋投方式必須有較大的轉寰空間,除非魚池或垂釣水域非常寬敞,否則這款方式極具﹁殺傷力﹂,倒不是擔心釣竿折損,而是萬一迴旋空間過大,鉤尖正好扎到親朋好友,那……還好;傷到凶神惡煞,恐怕還會惹來殺身之禍。

咶此方式之拋投,是體力嚴苛的考驗。如此形容可能會令閣下有些﹁霧煞煞﹂,再說明白一點好了:為了避開周遭的障礙物,釣者必須把﹁重心﹂往上挪,也就是說站起來迴旋拋投會比較輕鬆自如,試想:每次拋餌就必須站立、坐下一次,不腰痠、背痛、膝蓋發麻才怪,嚴重一點導致痔瘡發作也不無可能。

哅因釣竿沈重而易生運動傷害。池釣鯽魚的握竿方式算是最標準的模式,如附圖所示∣∣﹁手心朝上﹂,只要握竿的手掌微揚,便能完成揚竿動作,反觀沈甸甸的釣竿迫使握竿姿勢改成﹁掌心朝下﹂,兩者差別是後者的揚竿力道較不容易控制,手腕也較容易受傷。

歸納以上數點理由,它較適用於大型水域,諸如釣烏鰡池、弄窩釣福壽魚、大埤釣草魚與過去盛極一時的挫魚等;不過近年來釣魚工具的功能、技術相繼提升,大型水域的垂釣大都已由﹁車竿﹂直接取代,也因此這款拋投方式已經逐漸沒落。

 

︽過肩拋投︾

就觀點上來說,這種拋投和前述的迴旋招式非常類似,只不過前者路徑方向幾近,而後者卻是垂直的差別。這種拋投方式還有一個極為悚動的名稱∣∣﹁天公破﹂,亦即釣組像流星一般畫過天際,它同樣也可以克服風勢過大及左右兩側的障礙物,將釣餌帶到距離最飽和的標點。

和前者不同的地方是使用過肩拋投比較輕鬆,定點投擲亦較為準確,尤其用於淺水域︵魚族容易受到驚嚇的水域︶、風大或者粗線細標時,非常管用;雖然動作很大︵釣者必須挪動上半身配合拋投節奏︶,釣者還是可以﹁坐著搞﹂,喔?別想歪了!小弟的意思是採坐姿拋投,但缺點是侷限於軸心距離地面較近,母線頂多只能貪出三、四尺長度,亦即同樣的釣竿長度,標點範圍較前者稍小了些。此外,餌料的技術若無法克服,這款拋投方式同樣只能侷限使用不溶於水的蚯蚓、田螺、麥片之類的釣餌。

過肩拋投通常使用於長竿,雖可藉由雙手支撐釣竿重量,但握竿姿勢一樣是手心朝下,對於揚竿力道的掌控能力稍嫌不足,正如附表所示:增加標點距離與準確性都不錯,不過須強調的是餌拋得遠未必等於﹁就餌率高﹂。過肩拋竿最忌諱力道過猛,因為把竿尖狠狠地拍擊水面,正是釣竿的致命傷害傷害;這款拋投的﹁時效性﹂與﹁斷線機率﹂尚可,因此嚴格說來只適用於烏鰡池、弄窩挫釣、河床沈底釣等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rs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